传统端午节到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还要过河?

农历四月十四,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传说这一天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忌日。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因不满当时政治腐败而放逐到汨罗江畔,最终终身投江。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沉入江底,百姓们纷纷划船捞救,同时在江面上撒下…

  农历四月十四,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传说这一天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忌日。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因不满当时政治腐败而放逐到汨罗江畔,最终终身投江。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沉入江底,百姓们纷纷划船捞救,同时在江面上撒下米饭和菖蒲叶,以避免鱼虾吞噬屈大夫的尸体。

传统端午节到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还要过河?

***关于农历四月十四的图片***

  此后,百姓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五隆重纪念屈原,屈原逝世那天,所有的粽子、菖蒲叶和艾叶都要沾上“真龙血”,并且浸泡在江水中,用作祭祀和防疫。而龙舟比赛的由来据说也与屈原有关。屈原死后,百姓怀念他,每年农历四月初五就把粽子和艾叶投入江中,相传会有龙吃掉。为此,在江面上划着龙舟,仿佛寻找被屈原黄泉消磨的那条真龙,以此来追忆屈原。

  传统的端午节一直以来就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印记。其中,粽子更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美食。粽子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食品,以糯米为馅,用竹叶或艾叶包裹而成,口感软糯,香气扑鼻,是端午节南方地区的主要食品。传统的粽子有咸、甜、辣等多种口味,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咸肉粽子、鸭蛋肉粽、甜豆沙粽等各色美味,每一种都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口味风情。

  在传统习俗中,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是为了排除秽气、辟邪,同时也是祈求家庭团圆、亲情友情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此外,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龙舟比赛、编剪粽子花环等各种庆祝活动。

  不过,关于为什么还要过河,就比较有趣了。原来,过河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古时候,邻里之间在河流水口处竖起两棵高杆,将彩棚设在岸边,悬挂彩旗,组成一道道障碍。人们在两岸手执长竹竿,高举着火炬,尽情舞蹈、欢呼,互相碰杆、踢球、赛跑,还有过河的活动。人们相信,过河能够排出身上的不良风水,同样也能起到防疫祛病的作用。后来,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龙舟比赛。

  时至今日,虽然人们已经不再像古人一样生活在茅草屋和竹枝船上,但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神话故事却已经深刻地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在日益逝去的时光里,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魅力,依然让我们肃穆而激动,远离了虚伪的喧嚣欲望,让我们真实而深邃,文化的底韵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我们的到处。因此,尽管已经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少的人在户外过河,但庆祝传统节日的热情却愈加旺盛。因为端午节的背后,信仰并非仅存于历史和记忆中,每个互相关心的人,每份彼此珍重的深情厚爱,都值得在这一天纪念。

  在喜闻乐见、充满人情味的端午节里,吃上一只香喷喷的粽子,跟着歌声舞蹈,体验传统气氛,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节庆喜悦,这才是我们传承着的优秀中国文化所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责任编辑:微微-科普知识大师

微微百科 - 致力于为大家提供生活小窍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常识,生活百科大全和常识窍门,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百科热文

友情链接:天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