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葬爱家族”的解散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人们不仅惊叹于这个“组织”的强大影响力,而且也好奇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组织”从此销声匿迹。有人认为,“葬爱家族”的解散可能跟其煽动性宣传、涉嫌非法募资等行为有关,但更多人认为,“信任”是导致“葬爱家族”解散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围绕“探究葬爱家族解散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都与‘信任’有关”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
***关于葬爱家族为什么解散了的图片***
“葬爱家族”的崛起
“葬爱家族”是近年来出现在中国的一种“家族式”信仰组织。其核心信仰是“葬爱”。据“葬爱家族”官方宣传,所谓“葬爱”,即将爱化成实物,通过“葬礼”将其传递给死者。组织的创始人、旗帜人物姚文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种种说法把“葬爱”推销给了众多信众。他声称,“一块钱葬礼,一份情感祭奠”;“给逝者一个安心的家,为他留下爱的痕迹,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等等,因此吸引了大量寻求心理慰藉和情感寄托的人加入其中。
在短短的几年里,“葬爱家族”迅速扩张,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它在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聘请了大量工作人员,甚至还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其主要业务包括:提供葬礼服务、讲座活动、募捐救助、代理公墓建设、乃至特殊墓地资源的开发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葬爱家族”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受捐者和服务用户开始质疑组织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收费和消费问题、是否违法非法集资等不能被忽视的问题。虽然姚文元和一些网民一再出来为“葬爱家族”辩解,但这种局面难以扭转,最终导致了这个“组织”的解散。
解散原因之一:信任危机
那么,“葬爱家族”的解散是为什么呢?除了宣传煽动、行为涉嫌违法等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信任危机。
在组织发展初期,由于“葬爱家族”官方拥有比较良好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掌握着创始人的流量优势,很多人对其信任度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信任度也开始下降。比如,在组织内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一些参与者和爱心人士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葬爱家族”所募捐来的善款,并没有完全用于公益事业,反而被用于了姚文元私人恩怨的解决以及个人消费支出方面。
再比如,“葬爱家族”所提供的葬礼服务价格也可能存在问题。一些人质疑,组织所推销的“一块钱葬礼”,价格低得离谱,不可能满足葬礼的真正需要,不少购买此类服务的人最终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原来对“葬爱家族”信仰和支持的人士开始重新审视组织的信誉和行为方式。他们开始怀疑组织运营的正当性,对姚文元等人的言行行为产生了质疑。同时,一些媒体的调查和报道也逐渐公开披露了组织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剧了社会对其信任危机的担忧。
解散原因之二:“家族”式信仰模式
另一个导致“葬爱家族”解散的原因是其“家族”式信仰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宗教,在“葬爱家族”中,信徒之间的互相认识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据报道,组织常常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组建交流群,加强信徒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然而,在这样的“家族”式精神上的联系下,也存在着某种依附和盲从。
在这样的“家族”信仰模式下,很多“葬爱家族”的支持者被组织的言行所感染,对组织产生了强大的信仰和归属感。但是,一旦组织出现了问题,这样的信仰和归属感就容易转化成一种执着于个人感受的盲目主义。这就显现出要么知情不报,要么看破不语的怪异行为,进而破坏了组织的稳定和信誉。
结语
总之,“葬爱家族”之所以解散,原因很多,多种原因中不可遗漏“信任”这一个因素。可以说,“信任”是一个人、组织、整个社会最重要却又最脆弱的一环。作为一个家族式组织,“葬爱家族”在运营中的确犯下了一些错误,导致信任危机的惨重后果。因此,组织的解散,无意中也体现了人、组织对“信任”的依赖和尊重。
从“葬爱家族”的解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社会对于法律、道德、公信力的普遍呼声,更要求每个个体、每个组织,保持对“信任”的敬畏之心,决不能忽视、轻视个人形象、组织形象的重要性,更不能抱着一腔热血而忽视常识和情理的存在。因为,信任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个个体、组织优秀品质和文明素养的最高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