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粮仓和母亲河。虽然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但是也因过度开发、工农业污染等原因,渐渐变得污浊。而近年来,一股黄河透明的新风潮正在兴起,让这条古老的河流又重现青春。
***关于黄河透明的图片***
从污浊到透明,黄河沿线治理之路
“从永济到灵宝,要把黄河治理好。”这是洪洞县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吕建华的心里话,也是广大治黄人民的共同心愿。近年来,黄河沿线的治理工作不断推进,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控制。
黄河流域的控制污染工作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文件为指导,大力推动黄河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城乡污水治理、固废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提高等工作,以实现既要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又要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双赢局面。
短期内,各地利用现有技术设备将黄河上游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在右岸,减少了对左岸水源的污染,从而减少了大型水源调配的期间,真正把右岸作为治理核心区,为下游提供安全保障。在排污口的监管上,各地也开始采用摄像头、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对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上传到辖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多部门联动治理。
这些措施的奏效,让本该混浊、富含有害物质的黄河水,变得越来越清澈、越来越透明。到了河湖格局疏导工程进行深入后期,又有了更多新的治理措施,前期的治理成果得到了更加有效、全面的巩固和提升。
黄河透明,让我们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伴随着黄河水质的逐步恢复,黄河也正在逐渐变成一个新的名片。不仅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就连当地的市民也对这条曾经深不可测的河流流连忘返。
在宜川县,人们正在谋划着通过黄河开展水上旅游、沿线生态示范、绿色农业开发等各种形式的生态经济产业,从而实现黄河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良性互动。而在多个沿线城市中,也积极推进基于黄河水质治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既吸引了大量游客,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黄河透明还对中国水生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黄河集中了中国北方7个省区的40%的人口,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命力都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保护好黄河,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福祉。
总之,黄河的透明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治理黄河、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黄河的保护和治理,持续推进各项措施和政策,真正做到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为我们的孩子和孙子留下蓝天、碧水、青山的美好环境,让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