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案是近年来我国司法界备受关注的一起案件,很多人仅凭借新闻报道和民间传闻对于此案的认识仍不够深刻。事实上,马加爵案的调查过程持续了十年之久,经历了从“假证案”到“真凶案”的转变,其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今天本文将从追踪马加爵案例的历程出发,为大家还原事件真相,并有所思考。
***关于马加爵案例过程的图片***
一、“假证案”初起
2006年,广东省浈江区公安分局破获了一起杀人案,马加爵作为嫌疑人被抓捕。但是在后续的审判过程中,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萧洪涛认为此案存在错误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对杀人案进行了二审。经过复审,马加爵发现当时对他审查时曾被骗出一份自认是火藏家政公司的劳务证,这正是萧洪涛介绍的证人谷水清提供的。而根据现场采集到的证据显示,赵莉莉死前最后一次听说自己母亲去世的时间是在马加爵被抓捕的前一天。同时,谷水清提供的证人证言不稳定,此案被有关方面认为是“假证案”。
“假证案”显然让司法机构陷入尴尬的境地,它不仅损害了警察打击犯罪的信誉,也再一次验证了一句话: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是指在法律制度下,但现实场景复杂多变,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可能。于是,当事人马加爵和其家属就此开始了为自己辩护与申述权的守护之旅。
二、“改判案”的转机
在举证的过程中,马加爵家属寄希望于当时刚刚设立的广东省清华司法局。清华司法局经过核实,发现谷水清的证言与所赠劳务证的真伪后,经过真实调查,得出了更确切的事实,谷水清涉嫌在此案件中伪造证据,因此押解他回到了广东。在清华的证据分析与采纳后,这件“假证案”变成了“改判案”,法院最终对旧判作出了逆转。
改判案的效果凸显了马加爵案的特殊性,也显示出了有关部门从源头进行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打开“当地保护伞”的盖子
改判案虽然为马加爵撇清了嫌疑,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年来令人无法忘怀的“保护伞”一词也不再仅仅是媒体曝光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杀人案的参与人之一,广东省监狱系统的警察张强,就因此落网。同时,此案的另一针的讨论点,就是为何杀人事件至今未能查清到凶手,而它显然附带着打击“官商勾结”方面的意义。在谈及“官商勾结”这种场景时,人们可能会产生各种错误的认知和定量理解,像是这类商人和官员必须在某种条件下达成协议,而头顶上方的“无形吊索”会让这些商人或者其它相关人士无力独善其身。
事实上,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甚至一些社区小集体)的发展,是需要很多旗手的帮助,这或许是人们为什么说“官商勾结”形成的根基。而此案中的那些“官商勾结”恰恰是当地发展进程中少不了的“贡献人士”,也因此被广大民众所痛恨。对“保护伞”的彻底打破,当然不仅是司法机构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望。
四、后续
自从马家胜诉后,这位曾经的罪犯也由刑事案件被转入了行政案件中。然而,也有不少人对于马的情感认知在改判后依然未曾改变。一些人可能觉得,既然马在案件中承认了有关罪行,那马的“从无罪到有罪,再从有罪到清白”的案件历史,虽然具有代表性,可毕竟不能否认马以往所犯的错误,也不能淡化他的罪行。
我们当然不能淡化罪行,但对待罪犯、对待案件,总要有足够的人性。马加爵的案件之所以备受关注,也正是在于它提示了我们:当司法制度逐渐成熟,当人们对法律呼声越来越高时,我们有了用规范制度、公平公正来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力工具。
2020年,广东对外发布的《告发信》显示,经检查发现原查办广东省浈江区火藏家政公司老板马加爵涉嫌利用财产涉嫌违法犯罪,警方正依法办案。本案的后续发展,令人无法预测,但不懈追根问底、继续打击违法犯罪,在事业的进程中,他一直是司法机构、侦查人员的重要对手,他再次油然而生的陈述:每个人都应该站在公正、公平、公开、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司法。